移动应用安全加固,在操作系统原有安全体系基础上,采用虚拟机保护机制、JAVA2C和白盒加密技术,提供移动应用程序的防逆向、防篡改、防调试和数据保护。将开发完成的移动应用APP上传到管理平台进行安全加固,通过对移动应用程序进行自动化加壳,利用动态加载、实时钩子、虚拟机保护和透明加密等技术手段,实现移动应用的防逆向分析、防篡改二次打包、防动态调试注入和数据保护等功能,确保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及可靠运行。产品中所有加固功能,均以策略形式体现,企业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自定义选择配置。同时,产品可兼容新版本操作版本及主流厂商主流机型,在保障移动应用安全性时,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在零信任环境下构建安全工作空间,作为移动门户,基于应用安全沙箱,实现移动业务应用的安全隔离防护。安全管理

移动安全管理平台,采用检测、防护、监测和响应的安全机制,形成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在上线前,对移动设备的合规性和移动应用的程序漏洞进行安全检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对移动设备进行资产管理、安全管控和违规监测,对应用进行防逆向分析、防调试攻击和防篡改二次打包,对业务数据和隐私信息进行泄露防护,对环境风险、威胁攻击和敏感操作进行持续安全监测,通过关联分析和评估研判,及时采取响应防护措施阻断威胁攻击;在事后,通过日志记录和监测信息,对安全事件进行操作审计和定位溯源。通过事前安全检测、事中监测响应防护和事后审计溯源,构建移动设备、移动应用和移动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移动安全整体防护体系。 态势感知专属的应用商店能够保障企业应用APP的安全、高效分发,摆脱三方应用商店发布遇到的尴尬局面。

移动终端的端侧,通过多因素的身份认证、系统级别的设备管控、应用粒度的安全沙箱、网络层面的单包敲门和代理隧道技术,实现用户身份可信认证、移动应用安全保护、网络通信安全保护、敏感数据泄露防护、隐私信息合规使用、移动设备安全管控和风险威胁监测防御,保障端侧的用户、应用、网络、数据及设备的安全可信。安全网关的管侧,通过网络分析引擎、微隔离防火墙、双向证书认证、隧道加密通信和动态访问控制技术,实现网络及业务的隐身、传输数据的加密保护和基于风险的动态访问控制,有效收敛网络攻击暴露面,保障业务应用网络访问的安全可信和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管控平台的云侧,作为移动业务涉及诸要素的统一管理平台和控制中心,遵循三权分立的授权原则,通过微服务形式、应用安全检测、应用安全加固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应用管理、策略管理、访问管理、分配管理、日志管理和系统配置等功能以及移动威胁态势的图形化大屏展示,支持与三方系统的灵活集成对接,保障管理操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移动应用防调试保护,采用轻量化监测探针和安全沙箱技术,在零信任环境下构建可信运行环境,在移动应用运行时,从设备环境、应用威胁、网络劫持和敏感行为等角度,持续检测运行环境异常及调试注入威胁,及时研判告警并触发响应动作阻断攻击,确保移动应用的安全运行。移动应用数据保护,通过安全沙箱技术,构建移动应用数据泄露防护能力,实现敏感数据从存储、使用、输入、输出到销毁的全周期保护。所有加固功能,均以策略形式体现,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自定义选择配置。移动应用安全加固对应用性能影响较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并兼容新版本操作系统版本及主流厂商主流机型,在保障移动应用安全性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资产管理可以实现移动设备从部署安装、注册使用到淘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控。

移动应用安全检测结果,可以在管理页面上详细直观展示出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查看,也可以一键生成DOC/PDF等多种文件格式的检测报告,并针对检测出来的安全漏洞和隐私问题,给出有效的修改建议和解决方案,便于开发人员进行整改。针对检测结果,从风险漏洞级别、漏洞风险数量、漏洞类型分布以及不同版本应用程序漏洞趋势等多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体现应用程序的漏洞风险变化情况,便于应用安全风险的跟踪管理。同时,借助于公司安全服务人员,提供更为专业的、更高级别的安全渗透测试服务,进行多维度的评估移动业务安全漏洞风险。在移动应用上线发布前,解决移动应用程序存在的安全漏洞,保障移动应用程序安全。移动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可选择上讯信息移动安全管理平台。设备指纹
安全隧道很好地保障移动业务通信安全。安全管理
移动安全管理平台,采用自实现的信息推送服务,保证系统信息推送的高效和安全。推送服务,采用UDP协议和HTTP(S)协议结合方式,客户端通过周期性发送UDP报文向服务器进行保活,以维持用户的在线状态,由于UDP协议较为轻量级,无需维持长连接,资源消耗较少,服务器能够支撑用户数持续增加;对于具体的推送信息,采用HTTPS协议进行发送和接收,由于TCP协议的数据可靠传输,从而保证推送消息的可靠性,同时使用TLS协议,保证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安全管理